张金超:天下为公——从题词看孙中山的世界视野和家国情怀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响应这一主题,同时配合“天下为公——一代伟人孙中山”展览宣传,5月7日下午,我馆举办了以“天下为公——从题词看孙中山的世界视野和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活动。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张金超研究员。
张老师长期在孙中山与中华民国史、近代中外关系史、广东地方史等领域耕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著有《伍朝枢与民国外交》《孙中山人生箴言》,主编有《孙中山研究综目(1990—2015)》,《复兴文库》第1编第5卷第3册(合作)、第6册,合(著)编有《孙文全集·题词卷》《田桐集》《钟荣光集》等6部。发表论文20余篇。现主要参与广东省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广东简史>(多卷本)》,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百年来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引言
孙中山一生中留下的题赠或自勉的字幅、对联、题签、诗词,非常之多,具有时间跨度长、受赠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张老师首先强调了孙中山题词的重要价值以及梳理了题词编纂研究的学术流变。
题词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记录和见证,也是孙中山著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每幅题词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特定的思想内涵。广东社科院的刘望龄教授是最早认识到孙中山题词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挖掘大量孙中山题词并做系统整理工作的学者,为孙中山题词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而张老师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搜集整理和考证的工作,编辑出版了《孙文全集·题词卷》。
二、孙中山的题词
张老师以《孙文全集·题词卷》的内容为基础,讲述了一些孙中山代表性题词的背后故事及蕴含的孙中山思想。最早的孙中山题词是1892年孙中山为翠亨新居题联的“一椽所得,五桂安居”,而最后一副为孙中山临终前题给湖南湘雅医科大学的“学成致用”。张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博爱”、“天下为公”、“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经典题词的题写背景及相关历史事件,也介绍了许多以往人们较少关注的、新收录的孙中山题词,包括孙中山给国际友人和华侨的题词、给报刊和书籍的题词(签)、自勉和给革命同志的题词、关于社会民生的题词以及关于寿辰等的题词。
三、结语
张老师提出,孙中山题词基本紧扣“世界视野”和“家国情怀”展开。孙中山经历了在海外求学和革命的漫长岁月,“天下为公”、“平等”、“世界和平”等题词无不展现了孙中山的世界视野和宏大胸襟。孙中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每件字幅都有着特定的意蕴与深义,“博爱”、“三民主义”、“国民”、“作我民气”、“强国强种”等题词蕴含着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张老师提到,现今问世的孙中山题词数量约为500—600件,仍有很大的补充空间,并且题词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极具研究价值,张老师鼓励大家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孙中山题词。
本次讲座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