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帅府百年”复原陈列-线上展览
  • 捍卫和平复兴中华-线上展览
  • 天下为公——一代伟人孙中山
  • 中国智慧——影响欧洲生活的外销瓷
  • “大元帅府的前世今生”线上展览
  • 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大元帅府——馆藏第一次国共合作文物展
  • 帅府风雅展览-线上展览
  • 足下生花-线上展览
  • 吾志所向-线上展览
  • 笔尖下的曙光-线上展览
首页 > 学术研究 > 帅府讲座
帅府讲座

邱捷:1923年的孙中山

信息来源: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11月10日上午,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7周年及孙中山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又称大元帅府)100周年,我馆举办了以“1923年的孙中山”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活动。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中山大学历史系邱捷教授。邱教授是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理事、孙中山基金会顾问,主要研究晚清政治制度、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近代广东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在孙中山研究领域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1992,合著)、《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1996),参与《孙中山全集》(1986)、《孙中山年谱长编》(1990)等书编撰。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英文版)、《中山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一、引言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了大元帅府,遇到了严重的军事危机,这一年是他毕生中亲临战阵最多的一年。在当年,孙中山同北洋军阀奉、皖、直三派都进行过秘密交涉,其中甚至有军事合作。这一年又是国共合作形成、筹备国民党改组关键的一年。孙中山在“联俄”的同时,仍争取同日本、德国合作,也希望调整与英、美的关系。邱教授强调,1923年对孙中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非常重要,是一个关键年份、转折年份。聚焦这年,可以多角度、更深入地研究晚年的孙中山,认识孙中山晚年革命斗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邱教授认为,1923年的孙中山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期望大元帅府做更深入的研究。


二、1923年孙中山的军事斗争

  

  邱教授认为军事斗争是孙中山在1923年的中心任务。1922年6月,陈炯明部发动兵变,12月下旬滇、桂、粤等军在濛江白马庙“白马会盟”,进军广州。孙中山策动西南军事力量讨伐陈炯明,抵挡进犯广州的各路军队,战事一直持续到1923年。邱教授总结1923年孙中山克服了两次军事危机,分别是4月沈鸿英叛乱和11月陈炯明军兵临广州城下。孙中山作为大元帅,直接指挥师旅级军官,筹措军饷、颁发奖金等事务,甚至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可见当时军事形势之严峻、孙中山处境之艰难。总体而言,孙中山1923年的军事斗争有胜有败,未达成消灭陈炯明军的目标,惠州也被陈军解围。据邱教授分析,战事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官兵官民关系恶劣、得不到民众支持,各军不听指挥、作战不力以及财政极度困难。邱教授援引了丰富的一手史料进行论证分析,包括孙中山的大元帅令以及信函等资料,进一步明确了1923年孙中山军事斗争的重要性及艰苦性,肯定了孙中山的军事才能。


三、孙中山与国内实力派的复杂关系


  邱教授提出1923年孙中山同北洋军阀各派关系复杂,同奉、皖、直三派都进行过秘密交涉,同西南、西北军政人物有很多函电往来。是年,孙中山集中军事力量与沈鸿英、陈炯明部作战,暂停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军事行动,为筹措军饷,多次向张作霖“申请援助”。此外,1922年6月,直系拥戴黎元洪上台后,媒体不时有孙中山、曹锟通过孙岳、孙洪伊等人秘密接触的消息,此后国民党方面对此事的说法颇有矛盾。邱教授梳理了孙中山与国内各实力派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目前囿于史料而真相未明的历史问题如孙曹合作等。


四、联俄以及国民党改组的筹备


  1923年是国共合作形成、国民党改组筹备关键的一年。邱教授梳理了孙中山联俄的过程,从《孙文越飞宣言》到鲍罗廷来华,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实行,推动了国民党改组、“一大”召开和国共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孙中山为说服国民党内部反对联俄、对共产党人有偏见的国民党元老而做出了许多努力,邱教授举了孙中山于1923年12月初批驳邓泽如等人上书反对国共合作的例子,阐述孙中山在其中的良苦用心。


五、与其他国家的交涉


  邱教授也略谈了1923年孙中山与其他国家的交涉,认为孙外交以“联俄”为主线,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开展斗争的同时,仍秘密争取同日本、德国合作,尝试调整与英、美关系。邱教授强调,孙中山1923年的外交活动头绪纷繁,他的公开和私下的著作、函电、言论,呈现出多重面相,探索这个时期孙中山的外交思想,需要仔细求证、多方论证。近年来俄文、英文、日文都有新资料面世,原有的中外文资料还可做出不少新的解读。美国韦慕庭、澳大利亚梁肇庭、中国李玉贞等学者对孙中山晚年外交做过高水平研究,但仍留下可深入探讨的空间。


六、结语


  邱教授认为1923年孙中山两大主要任务是军事斗争和筹备改组国民党。通过军事斗争,广东根据地初步稳定。保住大元帅府、保住广州,此后国民党改组、黄埔建军、北伐等才可以进行。一般认为,大革命的起点是1923年,如果当年孙中山失败,很可能就不会有大革命。孙中山1923年的经历,对他晚年思想发展影响重大。1923年联俄、改组国民党等决策和措施,影响了日后几十年的中国政治、外交、军事。同时,邱教授也留下了一些值得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如重建大元帅府细节、很多战事细节尚不明朗,“孙曹合作”是否确有其事,孙中山与皖系、奉系军事合作的细节并不清楚,1922-1923年孙中山同德国的联络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在互动环节中,观众提出了孙中山与客军的关系、孙中山由大总统改称大元帅的原因、陈炯明兵变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等问题,邱教授一一作出解答。讲座最后,邱教授表达了对孙中山研究的美好寄望。

  至此,本次讲座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