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帅府百年”复原陈列-线上展览
  • 捍卫和平复兴中华-线上展览
  • 天下为公——一代伟人孙中山
  • 中国智慧——影响欧洲生活的外销瓷
  • “大元帅府的前世今生”线上展览
  • 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大元帅府——馆藏第一次国共合作文物展
  • 帅府风雅展览-线上展览
  • 足下生花-线上展览
  • 吾志所向-线上展览
  • 笔尖下的曙光-线上展览
首页 > 资讯动态 > 活动资讯
活动资讯

千帆竞渡 百舸争流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拜神祭祖、食粽、挂艾草、放纸鸢、栓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是水网地带,所以端午节进行龙舟竞渡非常盛行。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藏的清末外销蓪草画《赛龙舟》描述了这一深受民众喜爱的活动场景。



       宽阔的水域上有3艘船,其中2艘是中大型龙舟。正中间的龙舟首小、颈长、身狭,有52个桡手;而右上角的龙舟有30个桡手。龙舟有大小之分,以划龙舟的人数来分:3-10人划的为小龙舟,船长5-7米;20-50人划的为中龙舟,船长17-23米;60-100人以上划的为大龙舟,船长30米以上;个别还有200多人划的特大龙舟。


       龙舟必须有龙头和龙尾。龙头、龙尾大多用整块的樟木雕刻而成,平时放置在自家祠堂中,只有竞渡前才装上。龙头造型千姿百态,根据各地风俗而定,“五邑乡里看龙舟,看到龙头便知舟”。龙头多染成红色,称“红龙”,也有涂成黑色或灰色。好些地方的龙船还讲究龙头龙尾的颜色搭配,一定红头绿尾。蓪草画上的龙舟因为是游龙,所以龙首的装饰意味非常强,有龙角、龙须和龙珠。



       传统的龙船上有很多的饰物,因为游龙趁景不但要斗快,有时还要斗靓斗威风。蓪草画上龙舟的装饰物有神斗、神牌、罗伞、龙舟鼓、铜锣、彩旗、帅旗、七星旗等。画面中间的龙舟的龙首龙尾都有彩旗装饰,龙首彩旗后面有一个红色的木头,它叫神牌。神牌,如倒立铲状,一般位于船头部位,在牌面上写有龙舟所属村庄、乡镇、宗祠之名。船身中间有龙舟鼓和帅旗。龙舟鼓是为划手呐喊兼调节划水节奏的工具,是龙舟指挥的灵魂。一般的鼓,多以多块木板拼装而成,而绝大多数龙舟鼓都是用一整块木头做成,一端蒙鼓皮,另外一端为开口。龙船鼓的声音越响越好,一只优质的龙舟鼓,敲起来的鼓声方圆一里都能听到。船上还有4个罗伞,其中3个罗伞下面放置着铜锣,锣与鼓的作用大致相同,它的位置一般在鼓的前后或左右。另外1个罗伞下绑着神斗,供奉着村中菩萨的神位。从前扒龙舟都是进入珠江大河的,五月正值多雨天气,极容易发生意外。于是,人们将村中供奉的神灵请上龙舟,希望能够借助神力保护龙舟的安全。罗伞一般由本村心灵手巧的人绣出,作为龙舟上的吉祥物,有些地方会将罗伞罩拆下来,带回家做衣服和被面,祈求龙舟的福气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蓪草画中间的龙舟上有62人,站在龙首的是打旗手,打旗手负责将信息传递给鼓手。船中整整齐齐坐着两排桡手。桡手就是划船的人,是龙船前进的动力之源,一般由身强体壮的青壮年担当。桡手划桡的节奏、速度、力度都必须服从鼓锣手的指挥。桡,是船员划水的工具,有时也是桡手械斗的武器。为求轻便,多用轻质木头做成,一般每只桡的重量不超过2斤。因为木质轻,易断,所以在斗标的时候,常见河道上漂浮着断掉的烂船桡。龙舟上有2个鼓手和3个敲锣的,站在船尾的是艄公,手里拿着舵,负责掌舵。舵是调整龙舟行进时方向的重要工具。它一般固定在船尾,有的拿在舵手手中。龙舟比较有意思的人是陪神。神斗是船上重要位置,因此当陪神的人一般个子高,上了年纪,留着山羊须,手上还要拿一把烂葵扇,葵扇随着鼓点摇动。第2个罗伞和帅旗下都站着1个陪神。


       许多传统的长龙还配备一条或多条小艇,体积只有龙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叫“龙标”,也有人叫“沙艇”,作用类似救生艇和后勤物资补给船,可以探路、送饭、水上通讯等,途中如有突发事故时,可以是临时救生艇。蓪草画上的龙标中间的案板上放着一整只乳猪,两坛烧酒,坐着的人手中捧着红色的锦旗。乳猪、烧酒、锦旗一般都是扒龙舟胜利的奖品。



       每年端午节期间,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就会响起熟悉而让人激动的扒龙舟号子。岭南地区近水,多河涌,这个被珠江贯穿而过的城市群,因水而自豪。龙舟文化,源于岭南先民的水崇拜。每年扒龙舟,是岭南人民对水的感恩,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赛龙舟中汉子们扬起的桡、激烈的鼓声、昂扬的号子,你追我赶的热闹景象,团结拼搏的精神力量,就是龙的传人争取民族复兴的演绎。中华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21-06-13
点击数:5894
撰稿人: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