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至大至刚之正气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殉国烈士碑文读后
初春,羊城一直阴雨连绵。1月29日,正值“淞沪血战”83周年纪念之际,陈小涟伉俪从美国风尘仆仆地赶来广州,将其先父陈铭枢将军的13件遗物,亲手捐赠给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保藏。这一天,也许是陈小涟伉俪的义举感动了上苍,天公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撒下了温暖的阳光。在捐赠仪式上,陈小涟女士动情地说,这批物品不应属于她个人所有,而应该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在这批捐赠品中,有国民革命军军官团开学纪念合影照、何香凝签名赠朱光珍绘画相片、陈铭枢全身像及致妻子朱光珍的信函、五言诗、“兰花”绘画作品等,其中有两份拓本尤为感人,一份是《十九路军淞沪殉国并历年死难将士公墓纪念碑文》,楷书45行,李济深书,横144厘米,纵73.1厘米;另一份是《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文,隶书35行,刘纪文书,横137.7厘米,纵71.8厘米。这两份碑文的内容均为陈铭枢将军于1933年1月28日“淞沪血战”周年纪念日撰写,它们不见于现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和历史文献,因此弥足珍贵。我每每诵读,皆不禁怆然泪下。
碑文属佚文,故整理全文如下,供国人阅读,使国人牢记历史,莫忘国耻,弘扬我中华民族至大至刚之正气:
十九路军淞沪殉国
并历年死难将士公墓纪念碑文
呜呼!此我十九路军淞沪殉国及历年死难将士之公墓,亦我中华民族/斗争史上之纪念碑,人类解放史上之一纪念碑也。百年以来,国际帝国/主义者沦中国于半殖民地之奴隶地位,尤以日本帝国主义之蹂躏为/最惨酷,九一八占领东北,后复于一二八进寇淞沪。我十九路军频年为/民族之独立统一,作反军阀之斗争,出死入生者屡矣,至是以守土之责/为国家领土之完整,奋起抗战,孤军窳器禦强敌之重炮飞机,血肉相搏,/前仆后继,志坚金石,气壮山河。虽敌我之形势悬殊,然将士一心杀敌,致/果从容效命,视死如归,方之雷阿尼达之勇,睢阳常山之烈,殆犹过之。呜/呼!惊天地泣鬼神矣。此固将士忠肝义胆怀之平日,亦民族精神之所激/发,而为民族生存之斗争,故能历万死而无悔。血战月余,数摧强敌。贼胆/沮落,三易其帅。全国民气为之一振,国际视听为之一新。虽以不抵抗主/义者误国求和,我军援绝力尽,不能不忍痛回师。然此一战也卒挫日本/占领淞沪之阴谋,且涤历年畏葸之耻辱,奋民族革命之精神,使帝国主/义者知中国之非无人,而举国亦知惟抵抗始能求存焉。中国之革命系/反帝国主义的革命,而淞沪战争实中国民众武力直接武装反帝战争/之第一幕。我将士之赤血白骨在中国革命史上、人类斗争史上所留光/荣壮烈之意义与价值,盖永劫而不磨也,虽然淞沪之战不过我军反帝/战争之第一章而已。今暴日倂吞华北之阴谋日厉,而为虎作伥者方媚/日以自雄,瓜分共管之祸亦随世界风云之紧张而愈急。处此危急存亡/之秋,除彻底的全民族作反帝之战争以外,自无复丝毫之生路。然中国/乃帝国主义所压迫半殖民地之一,中国革命,亦世界革命中之一部分,/中国民族斗争势必与全世界之反帝斗争合流共赴,始能完成其历史/的使命。长眠于此碑下者,已为国家之独立统一,流其最后之血,已为民/族之生存尽其最神圣之天职,已以其鲜血写成人类解放史光辉壮烈/之一页。而继续完成中国民族解放之斗争,完成世界反帝国主义之斗/争,创造中国及世界历史之新纪元,乃吾人后死者义无旁贷之责任。而/未来斗争之猛烈将千百倍于过去,民族之独立与世界之光明,尚须付/千百倍赤血之代价。然则吾人责任之重大深钜,亦将千百倍于先烈矣。/今长蛇封豕延逞其磨牙吮血之谋,社鼠城狐愈肆其祸国残民之技。月/黑天高,先烈有知,必将感愤于地下。呜呼!死者已尽其对于时代之任务,/后死者应知如何不负先烈之牺牲,而亦唯有以血与铁纪念殉国兄弟/之英魂,以铁与血完成反帝主义之革命,使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之血/汇合,冲决旧世界之黑暗,奠新世界之根基,始不负十九路军光荣之史/迹,不负十九路军对于时代所负之伟大使命也。憬然(笔者按:蒋光鼐)、贤初(笔者按:蔡廷锴)、孝悃(笔者按:戴戟)诸同志/为纪念本军此役及历年死难将士之牺牲,筑公墓于黄花岡之阳,所以/志悼死励生,思往追来之意。铭枢不敏,与本军同志始终共患难,念多年/袍泽,物归黄土,悲怆中来,而怵目危亡,又感愤不能自己。定庵诗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吾知我军同志必有以继死者之血迹而/前进,慰死者之英灵于九原者矣,爰为之铭曰:/惟我将士之碧血兮民魂之结晶,维我将士之白骨兮革命之菁英,昭壮/烈于万古兮参天而炳日星,维我亲爱之同胞兮相期无负乎斯塋。/
合浦陈铭枢谨撰/苍梧李济深敬书/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上图)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以一夜占据我沈阳,乘势/掠取吉林、黑龙江、辽东三省,不二月而相继沦陷。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午夜复出兵突击淞沪,我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警备司令戴戟率师禦之。寇大创,媿易帅者/三,济师者六,陆海空军纷若螘集,焚毁屋庐无数。我军以二万/余人与之搏击,亘三十三昼夜。寇初谓唾手可得,至是屡败大/骇。我国上下奔走相告,语辄以所闻之胜负为喜怒,海外侨民/出资馈饷,日百数十,至士气之王,人心之激发,自海通以来,未/尝或覩也。呜呼,壮矣!当战事之起也,铭枢方备位首都卫戍,日/与蒋、蔡、戴三君协商戎机,中夜仿偟,辄自饮泣,盖吾与十九路/军之共生死也。自粤军弟一师之弟四团而弟一旅弟十师弟/十一军,实始终其事。迨铭枢解兵柄闻政事,由十一军而成之/十九路军,其相视犹家人父子也。夫以无援之众,抗倾国之师,/其不能久胜,宁待龟蓍。铭枢不能随诸君子后杀敌致果,徒目/击吾患难昆季以伤以死以功败于垂成,其悲愤为何如耶。呜/呼!吾国之受制于列强也久矣,而东邻尤暴。威势所劫,兴兵者/以强弱悬殊,而兵器良楛又相差霄壤,至嗤抵抗者为妄,独不/悟比利时以弹丸之地犹足以一战,阻德意志长驱直入之师。/苟其发扬踔历,万众一心,胜固足以转弱为强,败亦足以杀敌/之势而自励。十九路军不计死生利害得失,亦不责于人,惟以/其忠勇之诚,断脰决腹,一伸其报国之志,使天下之人知吾国/之不可遽侮,因而稍戢其侵凌之气。而吾则期以剥复之机,整/军经武,励精图治,而求所以立国于天地之道。则吾十九路军/虽片甲不还,而正气长存,必有奋发继起者,此其为志盖弥可/哀也。是役也,我军伤者七千余人,死者一千九百五十一人,敌/亦称是。蒋蔡戴三君命参议翁桂清等筹设教养院以安残疲,/复卜地于广州黄花岡之阳,为死者妥其毅魄,并以本军历年/革命死难将士附焉。余维捍卫国家,军人天职,武功无足誇燿,/独此至大至刚之气,不应听其湮没无闻,爰记颠末,以谂来者,/并为之铭曰:/天柱其折,地维其绝,不折不绝,视此贞烈。/
合浦陈铭枢撰/东莞刘纪文书/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高要张金刻/(下图)
“淞沪血战”之史事,国人知之甚多,勿须赘言;其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读此碑文,亦一目了然。“我将士之赤血白骨在中国革命史上、人类斗争史上所留光荣壮烈之意义与价值,盖永劫而不磨”,“其鲜血写成人类解放史光辉壮烈之一页”,“为民族生存之斗争,故能历万死而无悔”。碑文昭示,吾今人实现祖国之统一和民族之复兴,责任重大深钜,亦将千百倍于先烈。
(中国文物报2016年2月23日第4版)
发布时间:2016-05-17
点击数:6366
撰稿人:程存洁